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台灣玉相關報導

台灣玉相關報導

客家新聞雜誌

34集-再現風華-台灣玉

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地區,是台灣玉的產地,在民國55年至63年是全盛時期,當時的玉石加工廠有八百多間,為台灣賺取了相當可觀的外匯。但是遇到全球經濟不景氣,還有業者大舉拉高開採成本,讓便宜的外國玉大舉攻佔市場,使台灣玉的榮景只維持了短短9年的時間。現在透過政府推動地方特色產業,配合當地業者的努力,將豐田地區的玉石加工業轉型為觀光據點,現在就跟著我們的鏡頭,前往豐田,尋找台灣玉。








長毛的怪怪石、五顏六色的七彩玉,放眼望去、櫥櫃上全擺滿了青綠色的風景石,
這些可都是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村長的收藏喔。




[豐山村長蘇明良]
回到家裡就馬上沖洗,什麼事情都不會去管,包括家裡有什麼碰到什麼困難,就是一直想著去找好的玉喔,要背回來玩。

喜愛收集風景石的蘇明良,家裡收藏了將近三百多件的台灣玉及原石,只要一有空,他就會上山下海,
到處去收集台灣玉。


[豐山村長蘇明良]
我們有時候會走起路來,背石頭也有摔倒的,有的摔到山下,那就是再爬起來,所以我們撿玉那段期間喔,發現一些好玉的時候,幾乎整個疲勞都會忘掉。在花蓮縣的豐田地區,和蘇明良一樣瘋狂愛玉的人還不少,因為這裡曾是台灣最大的玉石產地,一群愛玉
如癡的人,便組成了花蓮縣台灣玉文化發展協會,要帶大家來認識美麗的台灣玉。花蓮遍地都是寶,就看您識不識貨。同樣愛玉、也是台灣玉文化發展協會的常務理事、蔡萬益,帶著我們
來到了白鮑溪。


因昔日盛產台灣玉的礦場,就位於白鮑溪的上游,玉石經大雨沖刷而下,經常能在溪裡找到寶玉喔。
現在蔡萬益就要敎我們,如何正確辨認台灣玉的方法。

[台灣玉文化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蔡萬益]
綠綠的這個是玉嗎?這個不是,這個是蛇紋石,要怎麼看呢?它看起來綠綠的,不過它不透光,
你拿在陽光下看喔,陽光下看不會透光,這個就不是。

台灣玉的特色是顏色青翠,在光線照射下,能透光,但不是愈綠愈好,而是成色均勻才算極品。
而台灣玉又因質地不同,可分為翠玉、貓眼玉及蠟光玉,在這條白鮑溪裡,都能找得到。

老師這三種都是玉石是嗎?沒錯,這三種全部通稱都是台灣玉喔,台灣玉你看像這裡面,
這一個比較綠色的,就是台灣翠玉,這個白白的、白色的,就是台灣蠟光玉,
像這個會閃的就是台灣貓眼玉,這三種就是台灣玉的三種,代表台灣玉的三種台灣玉,在這個溪裡面就
可以找到,對,在這個溪裡、河床就可以找得到,對。

玉不琢,不成器。想讓一顆不起眼的石頭,變成晶瑩剔透的玉器,要先請師傅將石裡的玉,仔細地切割、
琢磨一番才行。

[台灣玉文化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蔡萬益]
這個要注意就是這個鋸子喔,如果不小心就會切到手,石頭如果切不好,
你太大力或你沒有抓到它的要領喔,會切壞掉。

從事玉石加工業,有三十多年經驗的蔡萬益,正在為大家示範切割玉石的技巧。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,
讓台灣玉再現風華,透過政府的輔導計劃,特別請來玉石專家、開班授課,教大家如何設計、
製作出玉石飾品。

[學生陳美芳]
那我會想要來學這個課程,其實就是想說對台灣玉有一些的了解這樣子,我們從6、7月那時候就開始
上課,這是我之前磨的豐田玉的作品,這是我自己磨的喔,獨一無二的喔,這是我磨的心,那當然我們的
技術還不是很好,所以還會經過師傅來幫我們做修飾。

[台灣玉文化發展協會
常務理事 蔡萬益]
台灣玉是我們台灣唯一出產玉的所在,就是在我們豐田,所以以後就是希望,玉有名之後大家會來豐田,
來看玉,看玉就是看這些磨玉,因為師傅愈來愈少了,比較少人願意做了,我們開這樣的班就是希望,
有傳承下去,以後師傅會比較多。

在三十多年前,豐田地區的玉石產量佔全世界的八成,但是民國63年爆發石油危機後,礦場完全停止
開採,玉石市場快速沒落,現在只剩下零星的加工廠,人口外流嚴重,如何傳承玉石產業,就成了豐田人
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危機。

[玉石業者姜錦源]
你說台灣或全世界出產的玉很少,我們大家這邊的鄉民,來好好的做,觀光客來到這邊,他們想要買什麼,我們都可以應付給他們,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夠生存啦,不然如果沒有政府的輔導,個人做個人的生意,
這個行業就沒辦法做。

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,針對豐田地區,規劃了整體的觀光套裝行程。

[石材資源產業研發中心設計師 蔡君漢]
其實由於他們都是屬於傳統加工,那他們都是以製造業為主,那我們是期望這個地方如果要走的永續,
其實一定要跟觀光去做結合,一定要在地化,所以工廠的改變跟轉型其實是非常的重要。所以我們不僅是從它的空間上做改變,因為才能夠讓消費者、觀光客能夠到這個地方,還有一個舒適的體驗環境。

從體驗玉石製作開始,不僅能讓遊客認識、了解豐田玉的歷史,還可以親身感受研磨玉石的樂趣。
對於玉石產業的業者來說,改變經營方式,也能帶來更多的商機與人潮。

從溯溪尋玉,研磨玉石之後,還要帶您來認識台灣玉中的極品、貓眼玉。經過拋光、打磨後的貓眼玉,
中間會出現像貓眼一樣,明亮、閃動的光線,炫麗無比。

人造的(貓眼玉)再怎麼厚,它還是可以透過去,還是從側面可以透過去,而且你拿一本書來看的話,你可以透到下面的字,字都會浮上來啦。

在台灣所生產的三種玉裡面,貓眼玉的價值最高,因為製作技術最困難,全靠手工研磨。
但市面上有許多不肖業者,以機器大量生產,企圖魚目混珠、欺騙消費者。

專門製作貓眼玉的加工業者、王事成說,鑑定貓眼玉的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用貓眼玉的側面看書,
若能穿透、看到字體,就是假的貓眼玉。或是在燈光照射下,人造貓眼會產生蜂巢狀的結構。

王事成做了40多年的貓眼玉,就非常堅持全手工、高品質的產品。

[貓眼玉業者王事成]
在20多年前,我們就可以做到一顆貓眼1釐米,然後可以做非常多的數量,這樣的一個技術,
在形狀方面喔,我們也採多樣化的研究,去讓消費者能夠滿足他的需要。

原本只做大批玉石加工的王事成,也在政府的輔導之下,開設了店面,變成套裝行程之一的觀光據點,
讓遊客能了解台灣貓眼玉的製作過程,並享受批發價的優惠。

對業者來說,轉型需要勇氣,也需要資金,難保轉型就一定能成功。
但是在豐田地區,願意配合產業轉型的業者愈來愈多,因為他們熱愛這塊土地,也希望能夠做到永續經營。

[貓眼玉業者王事成]
因為這樣做就有一個很大的力量給我,就是要做傳承的工作啊,我現在希望吸引年輕人來接手我這個事業,我不要讓這個事業消失掉

永續經營,也是為了留住家鄉的人才,不再出走。
從事玉石家庭代工的李景祥,就看著自己的家鄉從繁華走到沒落。

[壽豐鄉民李景祥]
那時候你到山上隨便拿塊玉石下來喔,一天都能賺幾千元以上,好的話一天賺3、2萬很簡單。
現在耕種的只剩老人家在做啊,年輕人要去外面求發展比較好啊,所以現在人口外流很多,
這裡沒有什麼年輕人了。

李景祥認為,這塊還有待開發的寶地,一定能有繁華再起的一天。在地人的心聲,壽豐鄉公所聽見了,
也開始為地方再造動了起來。

這裡就是「台灣玉文化館」的預定地。原本的「豐田傳統市場」已閒置不用,將被改建為
「台灣玉文化館」,陳列和台灣玉有關的各種資料。

[文史工作者邱坤成]
這一個場地是過去的豐田市場,那在早期,在尚未蓋豐田市場之前,它也是一個石棉還有台灣玉的
儲存場地,來到花蓮的遊客,他就可以不只了解台灣玉,他也可以來到這個地方買到真正台灣玉的產品。

台灣玉文化館,預定在今年年底就會開館,讓當地人或外來客,都能在這裡體驗台灣玉石之美。

譬如說這個角度要磨圓的時候,一樣不能用平面去磨,要用斜角的面去磨,你如果要磨這個角度,
一樣要反過來磨,這樣就不會裂掉了。

[石材資源產業研發中心設計師 蔡君漢]
這個地方其實具有相當的一個歷史性與文化價值,將台灣玉的這個產業重新再去做個推廣,那是藉由觀光,去做一個套裝行程的整合。

政府與民間團體聯手合作,不只要將豐田地區盛產的台灣玉,重新帶給世人、與眾不同的風貌,
還要認識豐田地區、過去的產業和人文歷史。
這些愛玉如癡的人,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而打拼,那就是要讓遊客走進豐田,體驗不一樣的
「台灣玉鄉」。

採訪/撰稿 張慧如
攝影/剪輯 彭晉祿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