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台灣玉(豐田玉)

台灣玉(豐田玉)


台灣玉,有著坎坷的命運;日據時代,日本人為了軍事用途在豐田地區開採石綿,將伴生的台灣玉棄如敝屣,通通丟在河裡,今日政府則限制開採,玉石加工業者只能在河中尋寶,拾取殘存的礦石;只要賣幾只手鐲就能買棟房子,全盛時期豐田地區有5萬人投入這項產業,可惜台灣玉真正風光的時間不到10年,直到現在,許多人仍不知道台灣寶島擁有玉石礦脈。
豐田是日本移民村的老地名,位於花蓮縣,範圍是現在的壽豐鄉豐裡、豐坪、豐山3個村落,日本人曾在此區的荖腦山採礦,當時採的是可做為軍事武器使用的隔熱石綿,卻沒認出伴生的玉礦價值更高。二次大戰落幕,台灣玉仍靜靜地躺在溪谷裡,躺在荖腦山未被開採的石綿礦旁,直到1961年,成大學生廖學誠參與東部地區礦產調查時,發現溪床上有些色澤不同的石頭,後經由分析鑑定確定為台灣玉,並以產地命名為「豐田玉」。
民國50年代,在豐田礦區河床內發現台灣軟玉,後經礦物局訂名為台灣閃玉,曾經大量開採,製做出各種的玉器飾品,不僅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,而豐田玉也被視為「台灣玉」的代名詞。民國60年代台灣玉打響「綠色閃玉」在全球寶石市場的名聲,曾締造世界第一的閃玉產量,但太多人以炸藥瘋狂開採,白白毀損一半以上的玉礦,加上礦體小、礦脈不規則分佈,大舉拉高開採成本,便宜的外國玉大舉攻佔全球市場,使台灣玉的榮景僅輝煌九年。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推動,配合當地業者的共同努力,目前豐田社區已從傳統加工廠轉型成為觀光工廠走向,我們熱誠地邀請您來此地體驗不一樣的台灣玉鄉。
台灣玉屬角閃石類,因此又稱「閃玉」,產於東部接觸變質之蛇紋岩中。它主要產於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,顏色為墨綠、翠綠、黃綠或淡黃灰色;半透明或不透明,多少帶在片裡。因為還有少量之鉻鐵礦,因此常有黑色斑點或條紋。豐田西山林區所開採的玉石,俗稱為「豐田玉」。由於產於台灣,故學名稱之為「台灣軟玉」通稱為「台灣玉」。「台灣軟玉」有黑、綠、黃、白……等顏色。主要以暗草綠色為主,亦即通稱之「鹼菜色」,由半透明至不透明其主要之組成礦物為「透閃石」。

閃玉硬度6~6.5,比重2.98~3.10,以墨綠、翠綠、黃綠或淡黃色之塊狀,長纖維狀為多,具玻璃光澤,中度透明至不透明,在顯微鏡下係由細纖維狀或細毛絨狀的透閃石所集結而成,其間夾雜少量之鉻鐵礦、柘榴石、綠泥石、磁鐵礦,形成黑色的斑點或條紋。軟玉與蛇紋岩均為綠色,鑑別重點在:軟玉所含的二氧化矽(SiO2)及石灰(CaO)較高,蛇紋岩則氧化鎂(MgO)的含量較多;軟玉通常較蛇紋岩透明,硬度較高,比重略大,無磁性,蛇紋岩則反。

台灣玉溫潤剔透,材料大可雕成與人物一般高的擺設品,小至各項珠寶飾品,由於其硬度在6度以上,已達寶石的要件,即具有美麗、稀有、永久等特質。由於台灣玉的礦石主要多為透明石,是變質岩,具有良好的葉理(foliation)。玉器的製作與其特性息息相關,台灣玉的雕刻成品為扁平狀,適合各種人物及動物造型。台灣玉的平面加工,包括了規格尺寸與不規則尺寸之戒面與圓珠呈現方式

沒有留言: